落枕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第1行: 第1行:
'''落枕'''(讀音lào zhěn)或稱“失枕”,是一種[[常見病]],好發于青壯年,以冬春季多見。落枕的常見發病經過是入睡前并無任何[[癥狀]],晨起后卻感到項背部明顯酸痛,[[頸部]]活動受限。這說明病起于睡眠之后,與睡枕及睡眠姿勢有密切關系。
'''落枕'''(讀音lào zhěn)或稱“失枕”,是一種[[常見病]],好發于青壯年,以冬春季多見。落枕的常見發病經過是入睡前并無任何[[癥狀]],晨起后卻感到項背部明顯酸痛,[[頸部]]活動受限。這說明病起于睡眠之后,與睡枕及睡眠姿勢有密切關系。
-
另落枕可指[經外穴]]名。別名項強。詳細參看[[落枕穴]]條目。本文專論落枕病。
+
另落枕可指落枕穴。詳細參看[[落枕穴]]條目。本文專論落枕病。
{{百科小圖片|bkljh.jpg|}}
{{百科小圖片|bkljh.jpg|}}

在2012年11月2日 (五) 16:05所做的修訂版本

落枕(讀音lào zhěn)或稱“失枕”,是一種常見病,好發于青壯年,以冬春季多見。落枕的常見發病經過是入睡前并無任何癥狀,晨起后卻感到項背部明顯酸痛,頸部活動受限。這說明病起于睡眠之后,與睡枕及睡眠姿勢有密切關系。

另落枕可指落枕穴。詳細參看落枕穴條目。本文專論落枕病。

Bkljh.jpg

目錄

病因

落枕病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肌肉扭傷,如夜間睡眠姿勢不良,頭頸長時間處于過度偏轉的位置;或因睡眠時枕頭不合適,過高、過低或過硬,使頭頸處于過伸或過屈狀態,均可引起頸部一側肌肉緊張,使頸椎關節扭錯,時間較長即可發生靜力性損傷,使傷處肌筋強硬不和,氣血運行不暢,局部疼痛不適,動作明顯受限等。二是感受風寒,如睡眠時受寒,盛夏貪涼,使頸背部氣血凝滯,筋絡痹阻,以致僵硬疼痛,動作不利。

著名中醫褚建飛先生認為落枕是指人在睡覺或外傷后突感頸部肌肉疼痛,尤以頭頸部轉動時更甚,引起落枕的原因有:

①睡眠時頭頸姿勢不當;

②枕頭墊得過高、軟硬不當或高低不平;③頸部外傷;

④頸部受風著涼;

⑤如為頸椎病引起,可反復“落枕”。

前四種只要去除病因就可緩解。  

癥狀

落枕的臨床表現為晨起突感頸后部,上背部疼痛不適,以一側為多,或有兩側俱痛者,或一側重,一側輕。多數患者可回想到昨夜睡眠位置欠佳,檢查時頸部肌肉有觸痛由于疼痛,使頸項活動欠利,不能自由旋轉,嚴重者俯仰也有困難,甚至頭部強直于異常位置,使頭偏向病側。檢查時頸部肌肉有觸痛、淺層肌肉有痙攣、僵硬,摸起來有“條索感”。  

治療方法

落枕的治療方法很多,手法理筋、針灸、藥物、熱敷等均有良好的效果,尤以理筋物法為佳。

落枕熱敷局部

家人可幫助落枕者進行按摩、熱敷以減輕痛苦:

(1)按摩:立落枕者身后,用一指輕按頸部,找出最痛點,然后用一拇指從該側頸上方開始,直到肩背部為止,依次按摩,對最痛點用力按摩,直至感明顯酸脹即表示力量已夠,如此反復按摩2~3遍,再以空心拳輕叩按摩過的部位,重復2~3遍。重復上述按摩與輕叩,可迅速使痙攣的頸肌松弛而止痛。

(2)熱敷:采用熱水袋、電熱手爐、熱毛巾及紅外線燈泡照射均可起到止痛作用。必須注意防止燙傷

(3)選用正紅花油、甘村山風濕油、云香精等,痛處擦揉,每天2~3次,有一定效果。

(4)傷濕止痛膏、膨香止痛音外貼頸部痛處,每天更換一次,止痛效果較理想,但病人自感貼膏后頸部活動受到一定限制,孕婦忌用。

(5)耳針:耳針埋穴于頸、枕區,以食指尖按壓上述耳穴5~10分鐘,或以食指端按摩上述耳穴。

(6)針刺:不能前后俯仰者,取大抒京骨穴昆侖穴;不能左右回顧者,取肩外俞后溪風池穴。一般可取懸鐘穴,位于足外洞上三寸,針4~5分,灸3~7壯,亦可按摩此穴,每次15分鐘。

(7)口服去痛片1片,有臨時止痛之效。

(8)改變睡眠姿勢,調整枕頭高低,自己扭動脖子。

(9)如為頸椎病引起,在體療科醫師指導下,進行家庭自我頸椎牽引療法

(10)落枕嚴重者,局部注射0.25%奴夫卡因10毫升,止痛效果明顯。

另外,有一部分中成藥亦具有不錯的療效,李氏骨寧貼 是結合了針灸與藥物的原理,在臨床上具有不錯的療效;

提供按摩治療法:

落枕相關治療學位

①將左手或右手中、食、無名指并攏,在頸部疼痛處尋找壓痛點(多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等處),由輕到重按揉5分鐘左右。可左右手交替進行。

②用小魚際由肩頸部從上到下,從下到上輕快迅速擊打兩分鐘左右。

③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左右風池穴、肩井穴1-2分鐘。

④以拇指或食指點按落枕穴(手背第2、3掌骨間指掌關節后5分處),待有酸張感覺時再持續2-3分鐘。

⑤最后進行頭頸部前屈、后仰、左右側偏及旋轉等活動,此動作應緩慢進行,且不可用力過猛。

〖落枕〗

治落枕按摩法

本人由于睡姿不好或受冷風吹等,時有落枕發生,頸、肩部劇痛,工作不便,多次去醫院治療,后看按摩書,講到落枕治療之法,各書不一,歸納起來是按摩天牖、風池啞門天柱肩中俞、肩并、秉風,或乳突、發后、手三里等。經我實踐,腫下是最佳穴位。用指壓法指壓,手到病除。如再配以上述穴位,療效更為理想。遇到有人落枕,多次使用此法,效果亦佳。

防治落枕一法

我過去常常落枕,要兩三天才好。一老人告我一法,從心向下,聳肩縮頸,然后脖子慢慢轉到左邊看到肩,再從左邊慢慢轉到右邊,再轉回到左邊依次做七八次就行了。一下不能做七八次,可以少做,每天堅持活動一次。

醋敷法治落枕

取食醋100克,加熱至不燙手為宜,然后用紗布蘸熱醋在頸背痛處熱敷,可用兩塊紗布輪換進行,痛處保持濕熱感,同時活動頸部,每次20分鐘,每日至3次,兩日內可治愈。  

牽引療法

對于落枕后是否用牽引療法,則有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可以像頸椎病一樣采用頜枕托牽引,且重量可適當加重,常用重量為4公斤一7公斤,牽引時間為20一30分鐘。但也有人認為,落枕后牽引不僅無效,反而使疼痛加劇。在與頸椎病頸型作鑒別診斷時,若用兩手稍用力將患者頭頸部向上牽引時,頸型頸椎病癥狀可消失或緩解,而落枕者則疼痛加劇。一般認為,因為落枕后肌肉處于痙攣狀態

落枕健康小貼士

,所以牽引時的重量大小尤其要講究,過輕往住效果差,過重又易加重損傷。因此,可用其它方法進行治療。當然,是否使用牽引療法,也可以在臨床工作中進行探討、研究。有些醫院應用牽引療法治療落枕已積累了不少經驗。根據實踐,也可使用牽引療法。  

物理療法

落枕的物理療法主要為電興奮療法。將一電極置于痛點,另一極置于其周圍,電極間距2厘米一3厘米。治療后,患者作頭部運動數分鐘。每日—2次,數日即可痊愈。亦可用局部照射、局部旋磁療法局部冷療法或濕熱敷法治療。  

拔罐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風門肩井

阿是穴位置:頸部壓痛最顯處。

(二)治法

阿是穴,用力揉按片刻,常規消毒后,以三棱針快速點刺3~5下,或用皮膚針中等度叩打,叩打面積,可相當于罐具口徑。然后,選用適當口徑之罐具吸拔。配穴可取1~2個,針刺得氣后,留針,再于針上拔罐。吸拔時間均為10~15分鐘。起罐后,可在阿是穴用艾卷回旋灸5~7分鐘。每日1次,不計療程。

(三)療效評價

落枕按摩治療

以上法共治260例,均在1~3次內治愈,其總痊愈率為100%。  

體針

(一)取穴

主穴:懸鐘、養老、后溪。

配穴:內關外關中渚陽陵泉

(二)治法

以主穴為主,每次僅取一穴,效欠佳時,加用或改用配穴。懸鐘穴,直刺1.5~1.8寸深,用強或中等刺激,得氣后留針15~20分鐘;養老穴,針尖向上斜刺1.5寸,使針感傳至肩部;后溪,直刺0.5~0.8寸,得氣后捻轉運針1~3分鐘,亦可加電針刺激,頻率40~50次/分,連續波。配穴,用常規針法,深刺,務求得氣感強烈。在上述任一穴位針刺時,均須要求患者主動活動頸部,范圍由小漸大。留針均為15分鐘,每日1次。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624例,結果均在1~3次治愈,總痊愈率達100%。  

穴位電興奮

(一)取穴:

主穴:分組。1、養老、新設、外關、肩中俞;2、風池、肩井、大椎旁1寸、肩外俞。

(二)治法

上穴均取。應用直流感應電療機,取直徑為3厘米的圓形手柄電極操作。其中陽極取第1組穴,陰極取第2組穴。通電前先輕揉穴位片刻,再通以感應電,電量漸增大至2~10V,以患者能耐受為限,每次通電約3~5秒鐘。當看到患側肌肉收縮,即改為直流電治療, 為20~40mA,每次亦通電3~5秒鐘,治療時令患者作頸部活動。全部治療時間約5~10分鐘。每日1次,3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落枕患者242例,結果痊愈182例,顯效60例,總有效率為100%。  

指針

(一)取穴

主穴:外關、內關、阿是穴。

配穴:風池、肩井、肩貞、養老、天柱、風府、大椎、理想穴。

理想穴位置:風池至肩井穴之中點。

(二)治法

主穴為主,效不佳時加配穴。先輕拍或指按疼痛處即阿是穴1分鐘。術者以拇指掐壓患者內關穴,中指或食指抵于外關穴,每次~3分鐘,用力由輕而重,使壓力從內關透達外關,患者可有酸、麻、脹、熱感,或有此類得氣感上傳的感覺。掐壓過程中,宜囑患者左右旋轉頸部。配穴,單手拿風池穴20次,雙手拿肩井穴20次,余穴可采用指壓法,或上下左右推按,每穴1~2分鐘。上述方法每日1次,3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治療257例,結果治愈252例,緩解5例,均治1~3次,其總有效率為100%[10~12]。  

耳穴壓丸

(一)取穴

主穴:頸、神門

(二)治法

雙側主穴均用。取綠豆1~2粒,置于以市售活血止痛膏傷濕止痛肓剪成的1×1平方厘米的方塊中,粘貼于所選耳穴,將邊緣壓緊。之后,按壓該耳穴0.5~1分鐘,手法由輕到重,至有熱脹及疼感為佳,并囑患活動頸部2~3分鐘。要求患者每日自行按壓3次,貼至痊愈后去掉。

(三)療效評價

共治68例,均1次治愈。  

針灸

(一)取穴

主穴:大椎。

配穴:肩井。

(二)治法

令患者端坐于椅上,頭向前傾。取準穴后,針尖偏向患側進針深度約0.5~1寸,使針感向患側頸、肩部傳導,得氣后,操作者用一手按患側肩井穴,讓患者作最大限度左右活動頸部,同時,另一手捻針3~4分鐘。如效果不顯著,取艾條長約5cm,插于針柄上點燃,至灸完后起針,穴區加拔罐10~15分鐘。每日1次。

(三)療效評價

上法共治療62例,痊愈52例,顯效6例,好轉4例,全部有效[14]。  

預防

治病不如防病好。預防落枕并不難,關鍵是堅持做好以下三方面:首先,準備一個好枕頭。按人體頸部解剖生理特點,一個適宜的枕頭既不能太高也不宜太低。按照《枕頭網》《枕頭記》的介紹,預防落枕首先是要有個好枕頭造型,例如枕頭最好有中間部分凹型,預防輕易滑落,承托頸部。對于合理的枕頭高度,女士應掌握在8~10厘米,男士大約在10-15厘米為宜。枕頭也不能太寬太輕,寬度最好在相當于肩至耳的距離即可,柔軟度以易變形為度。在制作枕頭時,還可加入研細的中藥,例如夏草、黃芪當歸甘草等,以促進頸部血液循環。其次,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睡覺時蓋被不但要蓋全身,而且還要蓋好頸部,將被子往上“拉一拉”。天氣炎熱時,不要將頸部長時間對著電風扇吹,睡覺不可睡在有“穿堂風”的地方,以免頸部著涼引起頸肌痙攣誘發落枕。久坐伏案工作的人,勿忘頸部保健,要經常起身抬頭活動頸部,防止頸肌慢性勞損。第三,補充鈣及維生素。鈣是構成人體骨骼的主要成分,維生素是維持生命的要素。足夠的鈣及維生素。還能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有利于體內代謝廢物的排出,平時應多食用骨頭湯、牛奶和豆制品以及新鮮蔬菜,必要時也可適當服用鈣片和維生素B、C。  

預后

落枕癥狀緩解后可行頸部功能鍛煉,以增強頸部力量,減少復發機會。方法如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分別作抬頭望月,低頭看地、頭頸向或后轉,眼看右方、頭頸向左后轉,眼看左后方、頭頸向左側彎、頭頸向左后轉,眼看左后方、頭頸向左側彎、頭頸向右側彎、頭頸前伸并側轉向左前下方、頭頸前伸并側轉向左前下方、頭頸轉向右后方上方、頭頸轉向左后止方、頭頸各左右各環繞1周。以上動作宜緩慢,并盡力作到所能達到的范圍。

落枕起病較快,病程也很短,1周以內多能痊愈。及時治療可縮短病程,不以治療者也可自愈,但復發機會較多。落枕癥狀反復發作或長時間不愈的應考慮頸椎病的存在,應找專科醫生檢查,以便及早發現、治療。

落枕的治療方法很多,一般與頸椎病的治療方法相仿。因為落枕是急性起病,僅為單純性肌肉痙攣,本身有自愈的趨向。所以,只要及時采取治療措施,癥狀是可以很快消失的。  

癥狀查詢專題

皮膚癥狀 胸部癥狀 腹部癥狀 生殖部位癥狀 四肢癥狀 四肢癥狀 四肢癥狀 四肢癥狀 頸部癥狀 頭部癥狀 眼睛癥狀 耳部癥狀 口腔癥狀 鼻部癥狀 頭部癥狀 全身癥狀按身體部分查詢疾病癥狀
關于這幅圖像

點擊部位名稱可查詢更多相關疾病

按癥狀名稱開頭字母查詢癥狀: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參看

關于“落枕”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三区,97国产精品传媒在线观看,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导航,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婷婷六月综合亚洲 |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 色色色导航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网中文字幕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午夜 | 日本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