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掌
| A+醫學百科 >> 肝掌 |
什么是肝掌liver palms:
當患了慢性肝炎特別是肝硬變后,在大拇指和小指的根部的大小魚際處皮膚出現了片狀充血,或是紅色斑點、斑塊,加壓后變成蒼白色。這種與正常人不同的手掌稱為肝掌。肝硬變病人中,大部分易合并肝掌。
肝掌發生的原因:
正常男性女性的腎臟上方各有1個略呈三角形的分泌人體激素的腺體,稱為腎上腺。這個腺體不斷地產生雌性激素,與機體產生的雄性激素保持相對平衡的正常水平,從而保證機體在這方面的正常生理生化代謝功能。另外,女性卵巢也產生此種激素。由人體性器官分泌的雌激素,必須經過肝臟后才能使功能減弱或使活性消失。
但當肝臟出現急慢性炎癥或其它疾病時,對雌激素的滅活能力明顯下降,結果造成雌激素在體內大量堆積,以致引起體內小動脈擴張。蜘蛛痣就是皮膚粘膜上的小動脈擴張的結果。由于小動脈擴張后酷似蜘蛛網,用鉛筆尖壓住“蜘蛛體”,網狀形態立即消失。此痣小如小米粒,大的有2~3厘米,數量少的1~2個,多則數百個;多見于胸部以上,面頸及上肢手背等部位。急性肝炎患者蜘蛛痣的發生率約1%左右,而慢性肝炎可達54%左右。蜘蛛痣的出現常和肝功能狀態相平行。當肝功惡化時,蜘蛛痣可急劇增多。肝功好轉后,此痣可由原來鮮紅色變棕黑色,繼而消失。雌激素的滅活失衡還可使肝炎患者出現毛細血管擴張、月經失調、睪丸萎縮或男性乳房發育。長此以往還可造成皮膚細胞內黑色素的增加引起肝性黝黑面容。
出現肝掌不一定都有肝病。臨床上往往見到不少健康人也有肝掌,但經過多年后的觀察,肝臟功能一直正常,從未出現過肝臟病變。因此對于出現肝掌者,應結合病史、體格檢查、肝功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B超、掃描等多項檢查后并經過綜合分析判斷,然后才能作出正確的結論。
肝掌與蜘蛛痣
肝掌的主要外觀表現為:雙手手掌兩側的大、小魚際和指尖掌面呈粉紅色斑點和斑塊,色如朱砂,加壓后即變成蒼白色,解除壓迫后又呈紅色,掌心顏色正常,如果留意觀察的話,可看見大量擴展連片的點片狀小動脈,有的情況下不僅手掌有,腳底也有。
肝掌為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重要標志之一,肝掌生成的因素與肝功減退而致的體內雌性激素過多、肝部滅活作用降低有很大關系,因此肝掌會隨肝功能好轉而減輕或消失。
蜘蛛痣主要外觀表現為:蜘蛛痣往往在面、頸、手、胸、臂、背等處出現,形態酷似蜘蛛,中心是一個小紅點,周圍放射出許多細小的紅絲,整個直徑約0.2~2厘米,也有少數人可發生在口、唇、耳等部位。
蜘蛛痣與肝病關系密切,蜘蛛痣一定意義上是肝臟功能衰竭的警示燈,因為蜘蛛痣的生成與肝功減退也有關,肝臟疾病會使肝細胞對雌激素的滅活能力降低,致使血液中雌激素增多,過多的雌激素有擴張小動脈的作用,即形成蜘蛛痣。因此,蜘蛛痣也隨肝功能的好壞而減輕、消失或增長。
肝掌與蜘蛛痣的關系
對于慢性肝病患者來說肝掌和蜘蛛痣一般會同時出來,因為二者的生成都與肝功減退有關。肝掌常出現在雙手手掌兩側,少數情況下也會出現在腳底,而蜘蛛痣常出現在人體的往在面、頸、手、胸、臂、背等部位。肝掌與蜘蛛痣生成的直接原因都是由于肝功能受損后,體內雌激素的大量堆積,以致引起體內小動脈擴張而造成的,所以通過合理的治療,肝功能恢復正常了,則肝掌與蜘蛛痣可同時消除。
癥狀查詢專題
|
點擊部位名稱可查詢更多相關疾病
|
按癥狀名稱開頭字母查詢癥狀: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關于“肝掌”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 添加留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