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黃連
醫學電子書 >> 《中藥學》 >> 清熱藥 >> 清熱燥濕藥 >> 黃連 |
中藥學 |
|
【臨床應用】1.用于濕熱內蘊、胸中煩熱痞滿、舌苔黃膩,黃疸,以及腸胃濕熱留戀、嘔吐、瀉痢、痔瘡等癥。
黃連清熱燥濕的作用很強,配黃芩、大黃等,能治濕熱內蘊之癥。對濕熱留戀腸胃,常配合半夏、竹茹以止嘔,配木香、黃芩、葛根等以治瀉痢。
2.用于熱病高熱、口渴煩躁、甚至神昏譫語,心火亢盛、失眠、心煩、血熱妄行、吐血衄血,以及熱毒瘡瘍等癥。
黃連為瀉火解毒要藥,對熱病高熱、心火亢盛,有良好療效,常配合山梔、連翹等同用;對于血熱妄行,可配伍黃芩、大黃等同用;對熱毒瘡瘍,可配伍赤芍、丹皮等藥同用。
此外,黃連還可用于胃火熾盛的中消證,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外用以黃連汁點眼,可治火盛目赤;涂口。可治口舌生瘡。
【處方用名】川連、川雅蓮、細川連、小川連(生用,清熱瀉火)、炒川連(炒用,減低寒性)、姜川連(姜汁拌炒,用于止嘔)、酒炒川連(酒拌炒,上行,清上焦火)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一錢五分,煎服。研粉吞服,每次至五分,每日服二至三次。
【按語】1.黃連性寒,味甚苦,功能瀉心火、解熱毒,為治痢止嘔的要藥。
2.本品配以黃芩、山梔等,則瀉火而解熱毒;配以大黃、黃芩,則瀉火而止吐衄,且可治目赤口瘡;配木香,則清熱止痢而除腹痛;配竹茹,則清胃熱而止嘔吐;配吳茱萸,則和肝胃而治胃痛泛酸;配天花粉、知母、生地,則清胃火而治消渴;配朱砂,則瀉心火而安神。
【方劑舉例】黃連解毒湯《外臺秘要》:黃連、黃芩、黃柏、山梔。治瘡毒。
參看
![]() ![]() |
出自A+醫學百科 “中藥學/黃連”條目 http://m.crossoverdream.com/w/%E4%B8%AD%E8%8D%AF%E5%AD%A6/%E9%BB%84%E8%BF%9E 轉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于“中藥學/黃連”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