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暑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伏暑,①病名。發(fā)于深秋以至冬月的伏氣溫病。見《濟生方》卷三。《溫病條辨》卷一:“長夏受暑,過夏而發(fā)者,名曰伏暑。霜未降而發(fā)者少輕,霜既降而發(fā)者則重,冬日發(fā)者尤重。”《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五:“伏暑癥,暑久伏病也。……若熱毒之氣既已受之,或為些小風寒所固,此毒遂漸漸入內(nèi),伏于三焦腸胃之間,或秋或冬,久久而發(fā),此暑毒伏于人身之內(nèi)。”初起多由新感引動,頭痛身熱惡寒無汗,體痛肢楚,惡心口渴或不渴,便秘,色如紅醬,溺黃濁而熱;繼則狀如瘧,但寒熱模糊不甚分明,或皮膚隱隱見疹,或紅或白,甚或但熱不寒,熱盛于夜,譫語煩躁,渴喜冷飲,或嘔或呃,天明得汗,身熱雖減而胸腹灼熱不除。病程久延,速則三四候可解,緩則五七候始除。舌苔白膩而厚或滿布如積粉,繼則由白轉黃,甚則轉灰轉黑,或糙或干,或焦而起刺,或燥而開裂。亦有初起即寒少熱多,日輕夜重,頭痛而暈,目赤唇紅,面垢齒燥,煩躁惡熱口干不喜飲,飲則干嘔,咽燥如故,肢雖厥冷而胸腹灼熱如焚,大便多秘,或解而不多,或溏而不爽,肛門如灼,溺短赤澀,劇則手足瘈疭昏厥不語,或煩則狂言亂語,靜則鄭聲獨語,舌色鮮紅起刺,刮無苔垢,甚則深紅起裂,或嫩紅而干光,俟其邪由營轉氣,苔始漸布薄黃,及上罩粘膩薄苔,如舌紅中夾黑苔,或舌紅起刺中夾黃黑苔者,癥情兇危,本病脈多弦數(shù)不揚。其治熱偏重者,按暑溫治療;濕偏重者,按濕溫治療。

②指病因。《六因條辨》中卷:“四時伏氣,皆能為病,即伏寒、伏風、伏燥,皆可與伏暑立名主病。故春溫為冬令之伏寒,腸風為春令之伏風,瘧痢為夏間之伏暑,咳嗽為秋天之伏燥,以類而推。”

關于“伏暑”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三区,97国产精品传媒在线观看,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导航,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色依依Av在线 | 亚洲午夜中文字幕在线网 | 先锋影音国产情侣在线 | 日韩欧美理论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 亚洲日韩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