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經濕熱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肝經濕熱

濕熱蘊結肝膽所表現的征候。因肝膽相表里,病變密切相關,故肝經濕熱又稱肝膽濕熱。多由感受濕熱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膩,釀濕生熱,或脾胃失健,濕邪內生,郁而化熱所致。臨床表現為脅肋部脹痛灼熱,或有痞塊、厭食、腹脹、口苦泛惡、大便不調、小便短赤或深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或寒熱往來、嘔不能食,或身目發黃,或陰囊濕疹瘙癢難忍,或睪丸腫脹熱痛,或帶下黃臭、外陰瘙癢,或外耳濕疹瘡瘍、暴聾。肝經濕熱征以右脅肋部脹痛、納呆、尿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為辨證要點。治宜清利肝經濕熱,方用龍膽瀉肝湯

主證:脅肋滿悶,口苦納呆,嘔惡腹脹,大便不調,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或身目發黃,或寒熱往來,或陰囊濕疹,或睪丸腫脹熱痛,或帶下黃臭,外陰搔癢等。

辨證:多為感受濕熱之邪;或嗜酒肥甘,化生濕熱;或脾胃運化失常,濕濁內生,濕郁化熱,濕熱蘊結肝膽所致。

濕熱相蒸,蘊于肝膽,肝膽疏泄失常,故脅肋滿悶,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膽氣上溢則口苦;濕熱郁阻,脾胃升降失司,故納呆嘔惡腹脹,大便不調;濕熱薰蒸肝膽,膽液外瀉而發黃疸,邪居少陽,故見寒熱往來;濕熱下注,故尿短赤,陰囊濕疹,睪丸腫脹熱痛,婦女則帶下黃臭,外陰搔癢。

治法:利濕清熱,清肝利膽。

方藥:濕重--菌陳五苓散;熱重--龍膽瀉肝湯。

黃芩,大黃,枳殼,菌陳,金錢草,龍膽草,黃連等。

關于“肝經濕熱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三区,97国产精品传媒在线观看,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导航,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本一本之道之视频在线不卡 |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 中文在线中文国产精品一 | 中文方字幕亚洲本在线 | 中文字幕在线有码午夜 | 日韩欧美视频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