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病自測/常見癥狀辨病/發熱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常見病自測》 >> 常見癥狀辨病 >> 發熱
常見病自測

常見病自測目錄

發熱是臨床上常見癥狀之一。引起發熱的病因很多,可大致區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種,而且以感染性發熱為常見。感染性發熱是由于感染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引起。而非感染性發熱原因很多,可見于大手術后,內出血、大血腫、大面積燒傷腫瘤風濕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在臨床上醫生常根據病史、癥狀、體征及檢查結果,判斷病因,給予用藥。近年來由于醫學知識的普及,許多病人發熱時,存在濫用抗菌素的現象。本節主要介紹正常體溫體溫的生理性變異、熱度高低、熱程分期、發熱伴隨癥狀辨病,以利于患者協助醫生診斷治療,并使患者了解發熱的原因,避免濫用抗菌素、退熱藥而干擾醫生診斷,貽誤病情。


目錄

正常體溫及生理變異

傳統觀念所說的正常體溫37℃是一個籠統的數值。一般成人清晨安靜狀態下的口腔(舌下)溫度波動于一個狹小的范圍(36.3℃~37.2℃),且不同個體的正常體溫略有差異,少數人可低于36℃,也有的人可高于37℃。另外,老年人代謝率較低,其體溫低于青年人。

體溫可因內外因素的影響而稍有變動。其常見原因如下:

①運動 劇烈運動、重體力運動、勞累、進食后由于機體產熱增加,因而體溫高于正常。這也正是運動、納食后能御寒的道理。

②環境 長期在熱環境下工作、盛夏、或衣著過多,機體散熱減少,體溫可高于正常。

③婦女排卵期妊娠期 成年女子在兩次月經之間排卵,排卵后的體溫較排卵前高0.3℃~0.5℃,直到月經前1~2天才恢復正常。許多婦女懷孕后,體溫高于孕前。這些現象是由于體內孕激素水平升高所致。

④手術 許多較大手術后1~2天,無創口感染,體溫會升高,一般不超過38℃,這是機體對創傷的反應,可持續3~5天。

以上這些體溫變化,是人體在內外環境變化下的正常反應,一般不需治療。


熱度高低辨病

當口溫高于37.3℃或肛溫高于37.6℃,一日間的變化超過1.2℃,即稱之為發熱。按照發熱的高低,可區分為下列幾種臨床分度:

低熱 37.4℃~38℃

中等度熱 38.1℃~39℃

高熱 39.1℃~41℃

超高熱 41℃以上

病人高熱不退,不怕冷,多見于里實熱證。是正盛邪實,里熱內蘊,蒸達于外之象。長期低熱原因很多,常在午后和夜間低熱,早晨熱勢減退是陰虛所致。病人常兼有五心煩熱口干咽燥、顴紅盜汗體倦乏力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癥。氣虛也可導致長期低熱。氣虛發熱除表現發熱日久不退和熱度不高外,并伴有面色白、食欲不佳、倦怠乏力氣短懶言


體溫上升期分型辨病

發熱的臨床表現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體溫上升期、高熱持續期、體溫下降期。

體溫上升期在臨床上表現為疲乏、不適感、肌肉酸痛皮膚蒼白、干燥、無汗畏寒寒戰等。體溫上升有兩種方式:

(1)驟升型 體溫在幾個小時內達39℃~40℃或以上,常伴有寒戰,見于大葉性肺炎瘧疾急性腎盂腎炎

(2)緩升型 體溫于數日內緩慢上升達高峰,見于傷寒結核病等。傷寒以階梯狀上升的高熱為癥狀。


高熱持續期分型辨病

在高熱持續期體溫已達高峰,臨床表現為皮膚潮紅而灼熱、呼吸加快、可伴出汗。按高熱持續時間,此期可分為:

(1)稽留熱 體溫持續于39℃~40℃左右,達數天或數周,24小時內波動范圍不超過1℃。見于大葉性肺炎、傷寒、斑疹傷寒的發熱極期

(2)馳張熱 體溫在39℃以上,但波動幅度較大,24小時內體溫差達2℃以上。體溫最低時一般仍高于正常水平。可見于敗血癥風濕熱、重癥肺結核、化膿性疾患。

(3)間歇熱 高熱期和無熱期交替出現,體溫波動幅度達數度。無熱期持續一天乃至數天。反復發作。可見于瘧疾、急性腎盂腎炎。

(4)回歸熱 體溫急驟升至39℃以上,持續數天后又驟然降至正常水平,高熱與無熱各持續幾天,見于回歸熱、何杰金病周期熱

(5)不規則熱 發熱無一定規律,可見于結核病、風濕熱、支氣管肺炎滲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內膜炎等。

注意,以上體溫變化,均指未用抗生素和解熱劑情況下的體溫變化。目前,由于抗生素的普遍應用和解熱劑的應用,使一些疾病的熱型變為不典型。此外,熱型和個體反應性強弱亦有關,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發熱可不高或無發熱,而致不具有肺炎的典型熱型。


體溫下降期分型辨病

由于機體防御功能和適當的治療,疾病得到控制,體溫恢復正常。體溫下降方式有

(1)驟降 體溫于數小時內迅速下降至正常,有時可低于正常,伴有大汗,見于瘧疾、大葉性肺炎、急性腎盂腎炎、回歸熱。

(2)漸降 體溫于數天內逐漸降至正常,如傷寒、風濕熱。


發熱伴隨癥狀辨病

(1)發熱伴寒戰 常見于大葉性肺炎、敗血癥、急性膽囊炎、急性腎盂腎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鉤端螺旋體病、瘧疾、急性溶血性疾病。

(2)發熱伴眼睛充血 常見于麻疹流行性出血熱、斑疹傷寒等,類似兔眼表現。

(3)發熱伴出血 常見于重癥感染和血液病。前者如重癥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登革熱病毒性肝炎、斑疹傷寒、敗血癥、感染性心內膜炎、鉤端螺旋體病。后者如急性白血病、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惡性組織細胞病

(4)發熱伴淋巴結腫大、并伴觸痛 可能為局部感染所致。如全身淋巴結腫大,提示可能有淋巴結結核白血病淋巴瘤、轉移癌等。

(5)發熱伴關節腫痛 可見于敗血癥、猩紅熱布魯菌病、結核病、風濕熱、結締組織病痛風等。

(6)發熱伴有皮疹 常見于出疹性的傳染病。如麻疹、猩紅熱等。

(7)發熱伴咳嗽、咯痰、胸痛 常見于呼吸系統疾病

(8)發熱伴有腹痛、腹瀉、惡心、嘔吐 常見于消化系統疾患。

(9)發熱伴尿頻、尿急、尿痛、腰疼 常見于泌尿系感染

如上所述,發熱的原因很多,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患者切不可誤認為發熱都是由于感染引起而濫用抗生素、退熱藥。尤其在出現以下情況時,更應及時至醫院就診:

①高熱持續不退;

②長期低熱;

③發熱伴異常消瘦

④高熱突然下降到正常體溫以下;

⑤發熱伴劇烈頭痛

⑥發熱伴面色發黃。

32 常見癥狀辨病 | 疼痛 32
關于“常見病自測/常見癥狀辨病/發熱”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三区,97国产精品传媒在线观看,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导航,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午夜美女福利视频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 | 亚洲熟女少妇精品 | 日本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 亚洲色婷婷婷婷色五月 |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