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粒體基質
A+醫學百科 >> 線粒體基質 |
線粒體基質是線粒體中由線粒體內膜包裹的內部空間,其中充滿無定形液體,含有參與三羧酸循環、脂肪酸氧化、氨基酸降解等生化反應的酶類。其中,蘋果酸脫氫酶是線粒體基質的標志酶。線粒體基質中的某些酶系組成網狀結構,與線粒體內膜內側有一定的連接,利于上述酶促反應所形成的NADH轉移至內膜的電子傳遞鏈中。除各種可溶性酶外,線粒體基質還含有線粒體自身的DNA(即線粒體DNA)和核糖體(粒線體核糖體)。
線粒體基質中每1μL的水溶解了約1.25mg的蛋白質,而細胞質基質中每1μL的水溶解了約0.26mg蛋白質,所以線粒體體基質較細胞質基質黏稠。[1]雖然已知線粒體內膜含有可調節水分子轉運的水通道蛋白,線粒體維持內膜兩側的滲透平衡的方式仍不明晰。
蛋白轉運機制
粒線體基質中的蛋白質可統稱為“粒線體基質蛋白質”,這些蛋白質除少數在粒線體基質中合成外,絕大多數由細胞質基質中的游離核糖體翻譯產生的,這些在線粒體外合成的蛋白轉運過程十分復雜:前體蛋白在游離核糖體上釋放后,在細胞質分子伴侶Hsp70輔助下解折疊,然后通過蛋白質N端的轉運肽跟粒線體外膜上的受體蛋白識別,在受體上或受體附近的內外膜接觸點處利用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縮寫為“ATP”)水解產生的能量驅動前體蛋白進入轉運蛋白的運輸通道,然后由電化學梯度驅動穿過粒線體內膜、進入線粒體基質。在線粒體基質中,前體蛋白繼續由mHsp70繼續其解折疊狀態,直至Hsp60對其進行正確折疊。在折疊后,轉運肽酶切除蛋白末端的轉運肽,線粒體基質蛋白質最終成熟,在線粒體基質中發揮作用。[2]
參考文獻
- ↑ Soboll, S., Scholz, R., Freisl, M., Elbers, R. & Heldt, H. W.. Distribution of metabolites between mitochondria and cytosol of perfused liver//J. M. Tager, Hans-Dieter S?ling, John R. Williamson. Use of Isolated Liver Cells and Kidney Tubules in Metabolic Studies. New York: Elsevier. 1976: pp. 29-40. LCCN 76-009093. ISBN 978-0444109255. OCLC 2137029 .
- ↑ 王金發. 細胞生物學.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1年6月(第十三次印刷): pp. 271-272 [2011年8月]. ISBN 978-7-03-011462-4 (中文).
|
參考來源
出自A+醫學百科 “線粒體基質”條目 http://m.crossoverdream.com/w/%E7%BA%BF%E7%B2%92%E4%BD%93%E5%9F%BA%E8%B4%A8 轉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于“線粒體基質”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